437必赢会员中心中文系教师暑期参加“第十三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6-09-09 10:37 浏览次数:
2016年7月20日至27日,437必赢会员中心中文系金琳、郑笑平、张二龙、翟东明、王睿五位老师参加了由北京语言大学和新疆大学主办的“第十三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拓展了老师们的国际视野,随后在新疆大学考察了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建设情况,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本届学术研讨会的参会者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新西兰、奥地利、塞尔维亚、俄罗斯等地,共发表论文178篇。
本次会议的主题围绕“面向一带一路的多层次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除了大会报告和小组报告外,在大会期间还安排了圆桌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及会议代表围绕国际汉语教育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讨论,互相交流观点,达成了很多共识。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建勤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领导、新疆大学校领导,以及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主任孙德金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北京大学语言学专家陆俭明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搭桥》的报告。陆教授认为,实施我国2013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关键点是要与沿线沿路国家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要真正实现上述“五通”,少不了“语言互通”的帮助,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言互通是“五通”的基础。如若切实发挥语言为“一带一路”建设铺路搭桥的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加快培养通晓沿线沿路国家语言的各语种人才;二是为沿线沿路国家加快培养通晓汉语的人才;三是抓好商务汉语教学;四是加强语言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陆先生的报告表明汉语在中国“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中的基础功能,汉语国际教育在国家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有用武之地,前景光明。
公司的五位老师在小组讨论和圆桌论坛中,与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的多位教授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的重要作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远程教学问题、对外汉语教师培训问题、各类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的建设等多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来自Houstou大学的温晓虹教授作了题为《团队培训:新阶段的发展与教师的要求》的演讲,温教授认为,国际汉语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时时听到一线教师的呼声;而一线的汉语教学者必须清楚新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要有效地帮助教师适应新情况,满足来自多方面的要求是当务之急;要强化教师对汉语教学事业和教学工作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不自觉地影响了每日的教学实施。
中国传媒大学的邢欣教授作了题为《国际化汉语人才的分层培养模式研究》的报告。报告主要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汉语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提出分层培养的理念,并根据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将分层培养的理念细化分为:最高层次是汉学家和中国通人才;其次是汉语通人才;再次是初通汉语的人才,用于日常简单交流。
通过与重点高校专家的深入交流探讨,公司教师很好地把握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趋势,理清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思路,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员工培养目标和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实际操练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可谓是受益匪浅。在会议之后,公司教师还参观了新疆大学的学术交流中心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考察了其专业建设情况,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无疑丰富了公司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思路和方法。
公司中文系教师们非常感慨:非常感谢学校和公司领导给了我们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的机会。能与国内外同行业知名学者近距离交流和沟通,获得最前沿的学术信息,让人茅塞顿开;与相关专家及相关高校建立了有效的联系,更有利于今后的学术交流;思想的交锋打破了地域文化的限制,让人脑洞大开,开阔了我们的办学思路和方法,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好并做大做强公司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