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系新进博士刘忠魏应邀参加二十一世纪人类学讲坛
发布时间:2016-10-21 10:59 浏览次数:
10月15日,公司社会学系教师刘忠魏博士参加二十一世纪人类学讲坛,并获得论坛优秀论文(本次学术会议一共评出10篇优秀论文)。本届(第三届)讲坛主题是“微信民族志、自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共同主办,论坛在北京香山首农会议中心举行。
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处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张世保先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顾问徐杰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首任所长、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研究员,北京大学朱晓阳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王建民教授、巫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教授等知名学者参加论坛。论坛供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
刘忠魏博士提交的论文题目为《微信民族志:界面与纠缠——基于xt水灾的一个理论思考》。基于田野工作和理论分析,刘忠魏博士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界面”(interface)理论——对两类传统的民族志田野作和呈现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类新的民族志方案——微信民族志。三类民族志,即基于“书面”田野工作并以书面呈现的“书面民族志”,基于“画面”田野工作并以影像方式呈现的“影像民族志”,以及基于“微面”(微信界面)田野工作形成的“影像民族志”。三类界面内在于“人面”的互动或社会过程中。同时,刘忠魏博士的论文还涉及对华北某地一次水灾事件的分析。通过对有关行动者基于微信界面的互动,即各类“纠缠”事件的分析,刘忠魏提出了一个“行动/事件之纠缠机制”,对事件初期关键阶段的发生、变化和运行的社会机制,以及其社会结构和相关的文化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刘忠魏博士有关微信民族志的理论探索和社会灾害研究有助于公司社会学系的理论建设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文/社会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