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娜,女,1983年生,博士,副教授。
研究领域:基层治理与农村社会学。
教育和工作经历:
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毕业,后入职437必赢会员中心,现任社会学系副教授。
承担教学/科研项目情况:
至今已经在全国10余省市做过30多次驻村调研,累计调研时间500多天,写作调研报告200万字,以解释转型中国和改造现实为终生的学术使命。
1. 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及其风险应对机制构建研究(编号:14CSH02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2014.6-2017.7;
2. 农村社会学、三农问题(编号:2016-YXXZ-14),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资助项目,主持人,2015.10-2018.10;
3.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家庭再生产研究(编号:2017GGJS039),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主持人,2017.10-2020.10;
4. “农民工的家庭再生产:要素、资源与出路”(编号:2017-SG-05),437ccm必赢国际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项目,主持人,2017.9-2020.9。
学术论文:
至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6篇发表在《民俗研究》、《中国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CSSCI及其以上刊物,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出版专著《熟人社会是如何可能的》、《婚恋转型: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实践》、《基层治理五论》。
1. 双系婚姻:对苏南农村并家习俗的功能主义解释,当代青年研究,2020(6),独著CSSCI;
2. 流水线上的爱情快餐——以在富士康郑州厂区的调研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19(7),独著CSSCI;
3. 结婚未成年——河南农村的早婚及其社会运作机制,中国青年研究,2017(11),独著CSSCI;
4. 婚恋技术主义:农村90后青年的婚恋实践,中国青年研究,2016(9),独著CSSCI;
5. 乡村治理中的制度精细化及其实践机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独著 CSSCI;
6. ‘重返光棍’与农村婚姻市场的再变革,中国青年研究,2015(11)。荣获《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度优秀论文,独著,CSSCI;
7. 人情仪式:功能性、社会性与价值性 民俗研究,2014(5),第一,CSSCI权威;
8. 农村人情的社会性质:村庄社会结构视角的经验阐释,中国研究,第18辑,2013年春秋季卷 CSSCI独著;
9. 人情往来的社会机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3)独著,CSSCI;
10. 农村人情的区域差异,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3),独著,CSSCI;
11. 中国式农民工的社会性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第一,CSSCI;
12. 河南农村的仪式性人情及其村庄社会基础——深化理解村庄社会性质的新视域,民俗研究,2010(2),独著,CSSCI,权威;
13. 论圈层结构:当代村庄社会结构的再认识,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CSSCI.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1(7)全文转载第一,CSSCI;
14. 打工青年跨省婚姻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0(1)。荣获《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度优秀论文 独著,CSSCI;
15. 熟人社会的性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独著,CSSCI;
16. 乡村社会变迁中的代沟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6),独著,CSSCI;
17. 熟人社会是如何可能的(ISBN 978750975873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9,独著;
18. 婚恋转型: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7,独著;
19. 基层治理五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年待版,独著;
20. 农民工返乡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8。
荣誉奖励:
1.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者”称号;
2.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3. 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4. 多次指导老员工参与“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项目和老员工创新创优训练计划项目,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5. 熟人社会是如何可能的,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14,独著;
6. 结婚未成年——河南农村的早婚及其社会运作机制,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7,独著;
7. 流水线上的爱情快餐——以在富士康郑州厂区的调研为例,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9,独著;
8.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者,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2016;
9.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2021。